8月6日,记者从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普氏野马回归40周年”活动上获悉,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900匹,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野化放归地从新疆、甘肃扩展至内蒙古、宁夏等地,这个曾濒临灭绝的物种,正重新在中华大地焕发生机。
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海外引进地球上现存的唯一野生马种——普氏野马,并在新疆、甘肃建立繁育基地。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程师张赫凡介绍说,野马最初的放归地就是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2001年8月28日,我们向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归了27匹野马,至今先后在新疆境内先后放归了18批次146匹野马。”她说。
多年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与生态优势,成为普氏野马繁衍生息的核心家园。当地通过实施科学保护策略,建立专业监测体系、优化栖息地环境、持续推进野化放归,促使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稳步攀升。
阿达比亚特是该保护区乔木希拜普氏野马监测站站长,他告诉记者,如今野放区域位于无人区,对野马产生的干扰也少了。
近年来,新疆加快推进普氏野马种群扩散和扩大放归试验,与甘肃、宁夏、内蒙古多省区进行跨区域的合作,合力推进野马保护,为野马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使野马的种群得到更有效恢复。自2024年底,宁夏贺兰山陆续迎来18匹普氏野马,短短几个月,5匹“贺兰山籍”小马驹相继降生,让这里的野马种群增至23匹。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朱亚超表示,“它们现在的生存状态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个季节贺兰山的水草也是比较丰茂的,径流也是比较稳定的。”她还透露,从4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有5匹小马驹出生。
从濒临灭绝到种群复壮,普氏野马的保护成果,正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生动缩影。未来,各界将秉持科学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普氏野马保护事业,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物种在广袤自然中自由驰骋,永续生机。
记者:关俏俏、丁磊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杭州配资门户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